新闻分类

绵师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绵师人物 -> 正文

【榜样教师】吕林:用爱浇灌,以心换心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宣传部  阅读次数: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2日【打印】

2022年6月初,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竞赛结果公布,在众多优秀的祖国预备役园丁中,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陈乃玉夺得桂冠,荣获大赛特等奖。而当消息传来时,还有一人为此热泪盈眶,那便是站在陈乃玉背后的竞赛指导老师——吕林。

幼时,吕林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而今,梦想成真,她深感能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和专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从教20年的她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育人,喜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任教师,投身教育事业二十载,吕林坚信爱是一切的基础,而爱是相互的,被学生喜欢的前提是要喜欢自己的学生。二十年教书育人,她坚持用爱浇灌,以心换心。

“很幸运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并且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如果说,是梦想让吕林走上从教的道路,那么,能让她坚守教师岗位二十载的,则是责任与热爱。这漫长的二十年里,有得有失,有喜有悲,却从未有过动摇。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任教师,吕林主讲《教育心理学》《女性心理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其中,《教育心理学》尤为重要,难度也最大,为了把这门课教好,吕林花了很大的功夫。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这一课程的兴趣,课程的第一节课吕林以“感恩遇见”开场,告诉同学们在这门课程中,可以遇见孔子、罗杰斯、弗洛伊德等大家……接着,又抛出“人生的选择”“什么是幸福”等引人深思的话题,鼓励同学们讲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她将心理学中的人格测试和心理团辅应用到课堂中,既让同学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自己,也留出了与每个同学单独对话加深了解的时间,课堂氛围很快活跃起来。课堂尾声,吕林将前面的所有内容总结起来,引导同学们探讨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教育心理学?该如何去学习教育心理学?……在她的课堂上,不必说同学们精心排练的绘本故事,也不必说与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延伸视频,单是同学们震耳欲聋的激烈讨论和跃跃欲试的眼神,都不难看出课堂氛围的轻松活跃和同学们对老师的喜爱。

而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课上,吕林则坚持理论、观察、实践三者相结合:先熟悉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然后再观察选手参加比赛的视频,分组讨论优势和不足,进行学习与模仿;最后给学生机会上台讲课,用实践去验证和深化,真正实现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吕林说:“我们专业叫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想要学扎实学透彻,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二课堂共支撑。”老师需要适时走下讲台,从学生的角度听课,同学们也要大胆走上讲台,以老师的身份说课、讲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素质。

担任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任教师期间,即使教的是同一门课程,吕林也坚持每年重新备课,将知识不断地更新,在课程中加入学科最前沿的动态。

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吕林还时时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她常常强调: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而且要在各方面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和知心人,教师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要体现对社会和学生的爱与责任。

回顾起这二十年从事教育事业的时光,吕林坚信爱是一切的基础,作为老师要爱学生,然后学生才会真正爱你,明白师生之间爱是相互的,这也是她坚守教师岗位的最大动力。

“对学生一直都是倾囊相授

吕林与大学生教学技能比赛初次邂逅于2015年,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指导的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2013级的赵丹。

记忆漫溯至2015年的秋天,那时,吕林第一次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吕林坦言:“其实我并没有很多心理健康课的相关经验,那时候算得上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即便如此,在吕林的指导下,赵丹还是取得了校赛二等奖、省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吕林自发地到绵阳外国语学校去听课、学习,深入到真实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听课过程中,吕林仔细观摩绵阳外国语学校老师给学生们做团辅、进行个体心理辅导……为了学习有更好的效果,她自己也亲身参与进去。经过一年的学习观摩,吕林提升很大,也更好地了解中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有了切身经历后,吕林在指导学生参赛时,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教学。教育科学学院2018级2班陈乃玉在吕林的推荐下,去了绵阳外国语学校实习。

陈乃玉说:“吕林老师非常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对学生一直都是倾囊相授。”从院赛到校赛再到省赛,以及后来被推荐去参加国赛,陈乃玉一直都由吕林指导,从搜集资料、板书设计、活动选择,甚至讲课时候的语音语调,都精雕细琢。在吕林的帮助下,她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也不断提升。2022年6月,陈乃玉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竞赛特等奖,吕林也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在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时,陈乃玉真诚地表达了对吕林的感激之情。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吕林用她身上那种充满着教师光辉的力量深深的影响着陈乃玉,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陈乃玉的生活。“吕林老师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讲好一堂课、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更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方向。”陈乃玉说。

无论是指导学生参赛还是随堂试讲,吕林都会认真地将发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指出来,并帮助同学们改正。而对于备战比赛,她常常告诉学生: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是稳定发挥的前提,其次就是要反复地大量地练习,做到熟能生巧,最后就是要善于领悟,善于创新,自信从容!

2018年,吕林组建了同心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训练,搭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平台,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了专业课程的培养,加上吕林认真负责的指导,近年来,应用心理学学子在教学能力比赛中频创佳绩,喜报连连,团队成员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更有许多学生在团队接受了培训与指导之后,以从容而坚定的姿态走上教师岗位,进入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我觉得呆一点挺好,吃亏是福”

吕林有几个专属于她的独特称呼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呆呆老师”“木木老师”“林子老师”。因为吕林的名字由两个“口”两个“木”组成,所以便有了这些称呼,吕林也丝毫不介意学生这样叫她,她还在课上开玩笑说道:“我觉得呆一点也挺好,吃亏是福。”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吕林用她的温暖与关爱真正走到了学生心里,学生也非常喜欢与感激这位“呆呆老师”。二十年教书育人,吕林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常常有学生回来看望她。每到这时,吕林总是会拿出百分百的热情和笑脸去对待她的学生,和学生们一起吃饭,聊聊各自的工作,再唠一些家常。很多年过去了,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吕林的关注还是一如既往。吕林表示,看着学生们能够在工作上实现自我价值,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让她倍感幸福,她认为教师最大的意义正是在此。

学校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刘阳曾是吕林的学生。刘阳研究生毕业之后,来到绵阳师范学院工作,第一时间就和吕林取得了联系。刘阳说:“回到学校工作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正是因为有吕老师的陪伴和帮助,我在职业生涯的适应期平稳顺利地提升和发展,甚至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专著。吕林老师不仅我的知心朋友是,更是我的人生导师!”

曾获得四川省师范生技能比赛一等奖的唐琳钦说:“林子老师在比赛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温暖待人。”在参加完校内选拔之后,唐琳钦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有些失落。吕林得知后,鼓励唐琳钦坚持并以过去自己参赛的经验和带领学生参赛的经历开导着她,帮助她调整心态。“每一场比赛获奖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学会了什么!”吕林话语温柔却有力量,鼓舞唐琳钦以平常心发挥,最终,唐琳钦调整好心态,顺利完成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现在已经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在担任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三年里,吕林尽可能给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帮助,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在为人师的这条路上,吕林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展示了一位真正爱学生的良师应该是什么样子。

三尺讲台守初心 躬耕杏坛育桃李。栉风沐雨二十载,吕林坚持用爱浇灌,以心换心,尽到教师的职责,培养了一代代学生。“在以后的教育生涯里,我一定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更加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吕林说。

吕林,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任教师,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绵阳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绵阳青少年事物综合服务中心专职心理师,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心理师。曾获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创新展示会优秀指导教师、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教学良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称号。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教学活动创新奖。指导学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项目1项,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青年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重点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1部,获绵阳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向敬 李昕)

上一条:【榜样教师】赵坤阳:扎根在思政教育这片热土上
下一条:【榜样教师】郭兴吉:知识殿堂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