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上除了郭兴吉的讲课声,学生们都只是愣愣地看着黑板,没有人出声附和,也没有人提出问题。郭兴吉很明白这些学生中一定有人不明白,但又不好意思提问。所以他决定换个方式来让大家明白这个知识点,顺便查漏补缺上一节课的知识。
“来来来,看你们不说话的样子,我抽几个人上黑板写写这个程序应该怎么做。”学生们都低下头去,都不想自己被抽中,但总会有人上台。“小意思,这还不简单。”有个自告奋勇的学生走上台去,提笔便写,可当他刚写下“for”的时候,一个括号似乎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把他和正确答案分隔开来。
他在黑板前站着,可是手上的粉笔却迟迟未动,他举起粉笔的手微微颤抖,郭兴吉看了一会,等了一下,从教多年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台上的学生是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遗忘,便对台下的学生们说到“还记得for循环吧,来,我们一起复习一下。”随着同学们对此知识点的复习,台上的同学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郭兴吉在帮助他,在同学们念过某个知识点的时候,突然明白了怎样去写,便在黑板上逐步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从头到结尾,很幸运的是,他的答案并没有任何错误。
这就是郭兴吉上课的真实写照,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了然于心,并且会用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
敢于挑战的勇敢者
“我知道现在你们的感受,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在看到郭兴吉老师一通眼花缭乱的操作下写出一串串代码的时候,很难让人想到他其实是“半路出家”的。1985年,郭兴吉毕业于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留校电教中心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意味着自己曾经熟知的专业知识都会暂时用不上,一切都将从“零”开始。“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怕又能怎么办,这是工作,还是要去做呀。”未知是最可怕的,但未知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你们一样,什么都不会,就只有自己看书,自己去做。”
198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助教进修班学习;
1994年,参加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大学组织的微机中心主任专业证书班学习。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刻苦的学习和努力,郭兴吉于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主编多本教材。而他编写的教材,没有太多复杂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每一本书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其中的一些他自己总结的知识点也更加好用。他从来没有想过藏私,让同学们学会新的知识,弄懂新知识才是他真实的想法。
“干这种事情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下去。就像写程序一样,一个长的程序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个是专业性质决定的,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静得下心来。然后坚持下去。”自然,程序设计时总会遇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郭兴吉也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项目需要他做一个检索的程序,因为涉及的内容很多,又有一系列其他要求,郭兴吉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惯用的方法总不行,于是在综合了别人的意见后,换了一种思路去摸索重构。
“要学会思维的转变,一条路不行我们就换一条路。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创造学,学习创造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当你遇到问题,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去头脑风暴。然后把大家提出的方案一个个推敲,逐个选择、放弃,逐个试错。这个过程很长,所以学习这个专业需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吃得苦,没有其他的捷径。”
大爱无声,爱生如父
在教学方面郭兴吉更是有自己一套不一样的想法。他总会让学生们去做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程序。然而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挑战性程序似乎并不感冒,反而认为太过困难。“你知道怎么做吗?”“我也不知道。”同学们并不能很快的写出程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思考问题而不是调试程序上,这让大多数的学生非常的沮丧,甚至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但其他的老师却是这样的评价:“郭兴吉对他的学生期望太大了,他真的很想他的学生们学会有用的东西。”
“思想很重要,但脚踏实地地做事更重要!”郭兴吉常常告诫学生们事情要亲自去做,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对于郭兴吉而言,学生们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天底下又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呢?身为一名老师,他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每一节课同学们都会提出许多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但他从未感到一丝厌烦。他会仔细地解释,从词组到结构,慢慢地教同学们。好似小时候的我们学走路一样,父亲在旁边小心地搀扶着我们,怕步子迈大了,我们跟不上。他就像是一名父亲,在我们学习计算机的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地带领着我们。
郭兴吉说,他想让学生们从他身上学会一些东西,不论是关于这个专业的还是对待事情的态度,因为这个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可以提前养成一个基本的素质。只有自己变得更好了,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想要的不多,只希望我教的东西能够在以后帮到你们,这就够了。”言语简单,但却表现了师者最大期盼。
人物简介:1985年毕业于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留校电教中心执教。先后任电教中心、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主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代理系主任、系主任同时担任党总支书记。1988年,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助教进修班学习;1994年,参加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大学组织的微机中心主任专业证书班学习。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
( 来源:党委宣传部 大学生通讯社 李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