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师:我曾经的梦如今的家,我没有理由不热爱它
曾经,我是一名中学化学教师,身边同事大多毕业于绵阳师专(绵阳师范学院前身,简称绵师),而我仅中师毕业。我好生羡慕他们,渐渐地和同事们有了感情,对绵师有了渴望,憧憬着有一天也能成为“绵师人”。尽管我知道,那可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这梦——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催我奋进!我一边埋头教书,钻研化学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一边自学英语。几年的持之以恒,终于教学上小有成就,赢得了“广元市教坛新秀”和“广元市优秀教师”的殊荣,幸运地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尔后,幸运之神再次眷顾,考上了硕士,接着又考上了博士。
我与绵师,因梦而结缘;博士毕业,终于梦圆绵师。我没有选择和同学一道去贵州,尽管那里有丰厚的安家费,还有妻子事业编制的承诺;也没有去宜宾或是辽宁石化,尽管他们有专门的药物研究所、化工研究院;更没有留在课题组,导师正在四处招揽人才,期望我们能留下。我义无反顾选择了绵师,就因为那个深埋心底的绵师梦、那份浓情似水的教育情。而今,我住在学校教师安居房,每天往返于草溪院、厚德-博学-笃行楼之间,做着自己喜欢的教学和科研,何乐而不为哉!我已经深深融入——绵师我的家,我没有理由不热爱他。这份获得感、幸福感是如此真实,如此让我满足!
爱校爱家,我发自内心,维护绵师形象,业已成为我的职业习惯。下课临走前,我总会关好教室的电灯电扇,顺路碰上其它教室没关的,随手关上;晚上离开办公室回家,我下意识环二楼一圈,看看有没有实验室忘记关门,然后才踏实地走上回家的路。
有件小事仍记忆犹新。那是2016年,GMP的重型机械由笃行楼二楼搬到一楼,夏天天气炎热,机器又大又笨重,工人们或许有些急躁,直接沿着裸露的台阶拖拽而下。我听到几声闷响,急忙从办公室跑过去,耐心地说服工人们——要垫上厚纸板、别损坏台阶和仪器,并请求他们和我一起到二楼各个实验室去寻找废纸箱,把楼梯台阶铺厚铺扎实。然后我们一道,下移一个台阶挪动一下纸板,最终把五件大型仪器顺利搬到楼下。师傅们说:“绵师的老师,都像你这样就好了!”我轻松作答:“绵师的老师都一样,他们这会太忙!”但那天,台阶还是损坏两处,机器太重了。而今,我每每走在上面,不免心生遗憾——我的绵师有个“缺”!
教师:我的名号我的初心,我没有理由不呵护它
教师,我一生的事业追求。我珍惜教师名号,坚守党员初心,以身作则,无私奉献。每每走在校园,迎面扑来——“老师,您好!”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我却倍感舒心和快乐,我无愧于“教师”这个名号!在2017年前后,生科院的大型实验仪器缺乏,生物技术专业《仪器分析》实验只能去游仙校区,请化工学院教师上课。课表上不是我的课,工作量也不计在我头上。但8个实验8个周末8个来回,我带队学生随车同行,送他们一起去游仙,又一起回高新。生物制药专业实验在赛卓药业开展,我和学生早上一起骑自行车去公司,傍晚时分一起骑车返校。随行路上,师生欢歌笑语,其乐融融,迄今仍是满满的回忆!
我热爱学生,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2018.1班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学生阿耳尔呷入校时化学基础很差,学习很是吃力,但我发现他特别喜欢有机化学实验,经常在实验课后提出一些诸如废旧回收、污水处理方面的化学问题,我就鼓励他:“好好学,你有发展潜力,以后还可以去考这方面的研究生。”尔后,来有机化学实验室和我讨论问题,成为了他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毕业。最终他如愿以偿,以355的高分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生。
我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特长和爱好。一些文笔清新的学生,我激励他们写出稿件并推荐发表。在生科院主页,在实验中心网站,在学校首页,在绵师公众号,都留下了我修改润色的学生作品。我指导师范生早讲晚练,每晚必到,把手持墨亲临示范逐一点评。2016.6班生物制药专业王燕同学,我在《仪器分析》课上偶然发现她字写得漂亮,立即建议她和师范专业同学一起来参加晚练。起初她有些腼腆,毕竟都是师弟师妹,又不同专业,但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大三大四时,还经常来晚练教室和我一起讨论书法技艺,毕业时送我一副漂亮的钢笔字。四年间她数次斩获校级和绵阳市大学生硬笔书法一等奖,而今已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研三学生了。
我竭力帮助学生寻找新的起点。2016.5班学生张琴大三便立志考研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我多方联系为她找来考研真题。但报名前当我得知“当年主要招保研生而外招名额太少”的消息后,便力劝她改报,最终她听从建议,去了扬州大学。2017级学生赵新月和吴晓娟同学,分别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初试成绩远超国家线,但一直忐忑不安,总是担心复试过不了关。我便让他俩暂停毕业论文实验,和组内同学一起模拟面试和英语口语环节,为他们复试壮胆,最终他俩成功上岸。
教书:我的职业我的依托,我没有理由不钟情他
我潜心研究教材和教法。我利用网络求助,下载保存了成套国内经典视频课程,如:清华大学李艳梅老师的《有机化学》,张新荣老师的《仪器分析》,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徐正老师主讲的《药物化学》,我反复聆听学习领悟他们的教学风格。我利用寒暑假,先后集中学习了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我所任教学科的全部国家精品课程视频,从中筛选出部分课程链接到学习通,推荐给同学们作为课后自学资料。我购买了不同版本的最新国内权威教材,如北京大学刑其毅主编的《有机化学》第四版,从头到尾,重新学习,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能够借鉴插入灵活运用。所选学生教材的所有章末习题,我都一一做了演练。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需要全班讲解还是个别答疑,需要口头作答还是黑板板书,需要课堂解决还是置于“学习通”讨论,我都分别做了标记。那些前后联系的知识点,我都标注了对应页码,以便师生能够及时找到,将前后知识浑然一体。
我以课时为单位,精心编制PPT课件,课前课后认真审读反思修改。从知识的引入到展开,从动画的插入到设计,从字体的选择到变换,我逐一琢磨,直到自己感觉——恰到好处、赏心悦目才罢休。课堂教学源于PPT而展开,但我从不直读PPT,也从不看讲稿,而是创设教学情景,步步为营层层递进,配以精心设计的板书,力求感染每一位学生。或与学生默契配合,或师生激情互动,学生从来没有感到枯燥。线下课程随堂听课,督学王洪福教授和罗明华教授等评价为优秀;线上课程随机进入,王怀玉书记高度称赞;2019和2021年,我两次获得学校教学板书书写与设计竞赛二等奖。
我把这些教学改革和体会凝练成教研主题,获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有机化学》建设成为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仪器分析》被学院评为优秀,入选校级一流课程。2021年立项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成为学校理工科首个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
科研:我的立足之本成长之源,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他
曾经,我的SCI论文从received到accepted,历时不满4天;我的长达15页的综述论文载于国内权威期刊《有机化学》,从投稿到CNKI网络首发,仅仅2个星期。那份成功的喜悦,冲淡了科研路上所有的辛酸、迷茫和痛苦,感觉一切都值了!而今,我继续着我的有机药物小分子合成实验,发表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篇,科研积分远超学校任务。但受学校科研条件限制,一些实验难以开展,教学和科研之间也难于平衡,目前科研成果产出不多,未能中标国家级科研课题。但我明白,科研的艰难与坚持乃大学教师之本分;是科研给我力量助我成长,让我站稳大学那三尺讲台,我将一如既往奋勇前行!
品味绵师缘,续写教育情
除了教学科研,学院其它工作任务我一样欣然接受积极完成。如啤酒酿造中心和GMP车间的筹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秘书,生物科学专业师范认证秘书,大一大二师范生早讲晚练,等等。尤其是耗时近三年的两次秘书工作,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有时通宵达旦,但我任劳任怨,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而今,我又担任了2个班的辅导员工作。我将秉承学校“厚德、博学、笃行、弘毅”之校训,践行“弘文励教、止于至善”之教风,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绵师精神,去品味大学教师的艰辛与快乐、责任与收获,为绵师“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扎根在绵师,品味绵师缘,续写教育情!
人物介绍:梅青刚,男,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2012年6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绵阳师范学院生科院,承担有机化学、仪器分析、波谱解析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主持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教研教改项目4项;建设校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省级二等奖2次;在BJOC、《有机化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SCI三区3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
(来源: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