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现在还记得我看榜时的那种心情,”屠明英告诉记者,“心里七上八下的,呼吸都有点不畅。”
80年代有的学校甚至连美术老师都没有, 能够坚持走美术道路人的不多,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学好文化是唯一的出路,屠明英家里也不例外。当她提出想要考美院的时候,立马遭到了父母老师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当时的美院的录取率极低。想要考上的几率微乎其微。且在当时还有一项规定,即考生28岁之后就再无法报考美院。
于是她给自己暗下决心:就考到28岁,考到不能再继续考为止。
尽管遭遇多方阻力,但当时的她早已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屠家是建筑世家,面对父母想要女儿学建筑继承家业的期望时,屠明英还是说了“不”,她已经决心要考川美。这件事闹得整个县城人尽皆知,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走艺考这项道路时,屠明英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第一次没考上,她又硬着头皮去复读。终于在两年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川美。“当时我们要经过初试,复试两轮,每每要去看榜的时候,我都几宿睡不着。”
再谈起艺考的那些日子,她觉得那是一段“艰辛又快乐”的时光。“那个阶段所有的学习时间都特别的有限,但老师的要求又往往很高——尤其是带我们素描的庞茂琨教授,他那时非常忙碌,我有问题只能‘见缝插针’地问。”
“而且我们当时学速写的时候哪里有现在这么丰富的资料,于是就只能把连环画当做速写资料,每天看,每天画。”屠明英微笑道:“每晚回宿舍,我就搬一个小凳子坐在床头画到两三点。有一次发高烧,意识已经模糊了,但身体还是一直在写写画画中。”因为常年弓腰作画,屠明英的胸椎受到了一定损伤,到现在还是经常性疼痛。用她的话来讲,“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躺在上床和早上醒来这段时间。”
皇天不负苦心人,屠明英最终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川美,开始了她新的学习生涯。她在此也想对广大艺考生说一些话:“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可能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而学艺,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人生没有那么多重来的机会。踏踏实实地钻下去,就会愈学愈爱,愈爱愈学。”
三十载岁月轮换,那个当初追着老师满校园跑的小姑娘也早已桃李满天下。无情的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透过她的眼睛,我似乎仍旧可以看到那个和家里抗争、弓腰作画到深夜的倔强姑娘。
如果你偶然刷到屠明英的朋友圈,一定会被她的生活日志所吸引。午后灿烂的阳光、枝头盛放的芍药、自己家的猫咪又干了什么坏事,或者去各地开会、看展,带学生各地跑的体会心得,都是她分享的内容。屠明英说:“美术课是实践课,而实践总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观察世界,东奔西走,乐此不疲。”而她所教授的中国重彩画前身是中国工笔重彩画,据传说和史载是起源于黄帝时期。如此具有传统色彩的一门学科,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她与旅途的密不可分、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相连。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屠明英评价山西:“踏上山西这块儿地,处处都是宝藏:山西永乐宫有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壁画,以及云冈石窟气势恢宏的佛像等都是特别震撼的。”每每看到精美绝伦的壁画,她总是被其浓烈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人物情态所震撼,不仅如此,每幅壁画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是无穷尽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精彩的道教画,亦是古代道教绘画发展到发展到高水平的代表,是研究宗教的一大宝库。同时永乐宫壁画的突出特点就是辉煌的色彩,造画人采用重彩勾填画法来创造壁画,与屠明英的热爱不谋而合。“次次看,次次新。”她说:“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我们就必须去实地观摩,在照片上,在书上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民族文化是多么的丰富,并将它深深地扎到根里去,他们才不会去崇洋媚外”。所以,不仅仅是山西,她也带领学生也去了新津观音寺、剑阁县觉苑寺,安岳石刻等。她说:“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启大足,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的古代石刻宝库。”无论是壁画,还是佛像,石刻,这种浸润都是无声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么一路上的看看画画中,给每个美术生带来了“只可意会”的惊喜。
但屠明英的旅途不仅如此,她先后去参加了第十一届一带一路壁画修复会议和全国高校壁画论坛,敏而好学一直是她一个宝贵的特质:“当我看到他们都坐在那里的时候,我想我的机会来了,于是我拿着我的本子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争取多学习一点,然后用于教学。”她提到:“当时去敦煌的时候特别幸运,正好碰到了一个日本大师级别的壁画画家在讲学,又看到敦煌美研所正在制作壁画,于是我们一行就赶紧‘偷师学艺’并且‘大饱眼福’。”
执教三十余年,屠明英的教学生涯并不是有多少的“丰功伟绩”,多是与学生的平淡日常,她身上有着每个教师的共同点:专业、认真、严厉、勤勉,她说:“优秀的前提是勤勉。我的课堂从不允许迟到早退,且要求学生多画多做。每天都要练,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练,哪怕是在假期,学习也永远不能停止!”屠明英曾告诉我,她之前教过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每当她觉得对这个学生耐心已经告罄时,就会深呼吸一口,然后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因为身边有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老师的建议而没能走上一条适合他的路,她就始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于是——屠明英的耐心好像总是取之不竭,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出学生意见和建议,无论是考研进修还是生活琐碎,她知无不言,更言无不尽。
人们常说把简单的小事儿重复千万遍就是不简单。在我看来,屠明英就是如此,岁月没有将她改变,她仍旧日复一日的奉献自己的爱与热情,像始终潺潺的小溪,奔流到每个学生身上。
正如她的名字般:明明如月,照亮一方天空。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陈书磊 审核: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