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星堆”与“清平乐”开启的盛夏
七月,蝉鸣阵阵,时有清风轻拂,带来短暂的微凉。绵阳师范学院“梦之声”合唱团在“三星堆”和“清平乐”的音乐声中迎来了2023年的盛夏。在“2023世界合唱节”国际合唱比赛上,“梦之声”合唱团演绎了混声合唱《三星堆随想》和《新·清平乐·村居》两首作品,荣获混声组“金奖”,指挥王小明教授、黄邻蓥老师,钢琴伴奏王晶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世界合唱节”国际合唱比赛由世界青少年合唱艺术家协会(WYCCAA)主办、《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协办,是两年一届的高水平、高质量全球性音乐盛会,属于国际A类赛事。“2023世界合唱节”于5月拉开帷幕,有超过100支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唱团参与,由7位国际评审按每只团队拍摄视频的整体艺术水平打分。比赛分为初赛、决赛两轮进行,均以线上视频方式展开评比,赛后还举行了一对一的专家点评会。
“梦之声”合唱团参加比赛选择的曲目之一《三星堆随想》,是由西部知名文化策划人、甘肃省第五届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雁林作词,向琛子老师创作。该曲目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音乐元素,展现出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感。
《新·清平乐·村居》是青年作曲家潘行紫旻创作的混声合唱曲目。歌词取材于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该曲目从传统五声调式到个性化的现代音乐语言变换,通过复调和声徐徐展开,惟妙惟肖地呈现出农家优闲自得的生活气息。
“我们经过长期不间断地练习,心里知道排练效果应该是不错的,我们一定会拿奖!当得知获得金奖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自豪、非常骄傲。”合唱团团长蒋玲在谈到参加“2023世界合唱节”国际合唱比赛获得金奖时,兴奋地说。
“这种合唱性质的比赛,考查的是大家整体的表现。如果个人表现得特别突出,最后表现出的效果也不会特别好。所以我觉得还是大家的功劳,大家都表现得好才是真的好,才会得到金奖。”男低音部部长肖子鹏对合唱团在比赛中的表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23世界合唱节”国际合唱比赛的获奖再次证明了“梦之声”合唱团追求卓越的实力。这已经不是合唱团第一次在权威比赛中取得佳绩了。作为绵阳师范学院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绵阳师范学院“梦之声”合唱团自200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合唱艺术的提高与发展,秉持“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的理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音乐会、文艺演出、合唱比赛等为平台,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合唱曲目,演唱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创作品。先后成功举行了20余场专场合唱音乐会,多次参加省市大型文艺演出,在各种比赛获得佳绩,在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和人文素养的同时,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闪闪发光的背后,是我们的默默耕耘
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次“2023世界合唱节”国际合唱比赛的排练过程中,“梦之声”合唱团遇到了不少困难。合唱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磨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为了能够呈现出一场精彩的合唱表演,“梦之声”合唱团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在这次比赛中,“梦之声”合唱团选择了《三星堆随想》和《新清平乐·村居》两首作品作为参赛曲目,合唱团指挥黄邻蓥老师说:“因为这两首作品都是我们的原创作品,并且《三星堆随想》承载的是四川三星堆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也想通过这首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有伴奏和无伴奏合唱相结合的作品,这对合唱成员的音准、节奏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合唱的难度也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和音乐节奏,除了每周的常规训练外,合唱团的指挥王小明教授、黄邻蓥老师,以及钢琴伴奏王晶老师还会对每个声部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各个声部间的磨合度。虽然课程任务繁重,排练强度也很大,但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合唱团成员没有丝毫懈怠和放松,以最好的状态参加一次又一次地排练,使每一次表演效果达到最佳。
2023年8月,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村世界青年大学生互动交流活动“Be Together”主题晚会如约而至,为了向中外运动员展现、传播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由67名成员组成的绵阳师范学院“梦之声”合唱团演绎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无伴奏合唱作品——《吉祥谣》,改编自彝族民谣《不要怕》。这首歌曲的难度不在声部的训练,而是如何用至真至情的演唱,让动人的音符化为心灵的滋养,振奋人心。作品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同学们用柔美空灵的和声娓娓唱出了人性深处的坚毅,歌声渺渺,余音回荡,充满力量和温情,令在场观众无不沉浸。
“梦之声”合唱团成员把最佳的表演状态呈现给国内外观众,博得满堂彩!充分展示绵师学子和中国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为学校争光添彩。
在雨中来,于晴时去。在奔向舞台的日子里,纵使疾风起,“梦之声”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依然相约逐梦路上,彼此温暖,并肩同行,以激情力量唱响了梦想之声。
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音而更美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音乐的生动演绎,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路途中,绵阳师范学院“梦之声”合唱团正在不断踔厉奋发——精妙阐释古典诗词的内涵,把优美的文字化作动听的音符,精彩演绎璀璨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开设了系列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和课程。开设了音乐传承班,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让学生穿越时空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激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举办古诗词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和诗以歌,唱响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新青年的传唱中咏流传。
“梦之声”合唱团在选择参赛曲目时也彰显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核心主旨。2022年6月,我校王宬葓副教授原创的清唱剧《李白》首演成功。2023年5月,演绎了《三星堆随想》《新·清平乐·村居》。同年8月,合唱团演绎的由王宬葓副教授集诗并作曲的《咏梅》,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组一等奖。11月,演绎的《大江东去》荣获首届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高校组一等奖。
“梦之声”合唱团正在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与合唱艺术相结合,擦出新的绚烂火花。正如指挥王小明教授所说:“我们作为音乐的创作者和演绎者,理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合唱团成员在倾情演绎作品的同时,也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情感纽带。“每次唱到《三星堆随想》时,会越唱越投入,它的歌词和旋律会把人带进那种情绪里,每次唱到副歌都会热泪盈眶。”合唱团团长蒋玲说。“清唱剧《李白》首演的时候,有乐谱200多页,一百多人演唱,场面十分震撼,让人身临其境。”低声部部长陈若璇说。
王小明教授动情地说,就像我们唱《保卫黄河》会激发奋进的力量,这种音乐带来的力量和感动,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自我净化。理解、认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梦之声”合唱团将继续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用心用情打磨出更加精彩绝伦的音乐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而更美”!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汪瑞洁 阿衣热哈 陈佳冉 编辑:张杰 审核: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