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她直面苦寒而不怯,路有风雪仍未停;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她以萤火之光汇入逆流,踏往无硝烟的战场;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她抱剑揽明月,不至蓬莱不思归;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她翩飞起舞,扎进脊梁的,是舞蹈馈赠的剪影。
谈到自己,杨森评无数话语萦绕心头,最终汇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人生,她有着清晰的规划,一步步前行,迈向理想。
“学习和工作都能做的漂亮”
大三历史学专业的杨森评,平均绩点3.55,平均成绩86.29,超强的学习能力也体现在2023年的教资备考中。这次考试不同于以往考试,杨森评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备考时间不足,二是专业以外其他学科知识积累不足,三是知识点多。
杨森评担任2023级7班的助班,在教资考试前期负责新生开学的相关事宜,如新生信息汇总、宿舍编排、新生听讲座和体检等。文2023.7班杨黎明说:“第一次见杨学姐是在开学选班委的时候,觉得她领导能力很突出,详细地为我们介绍学校规章制度和学习事项。”辅导员韩小龙老师评价,工作期间杨森评任劳任怨,能够及时并且高质量完成学生工作办公室、班级辅导员交办的各项工作,能够为新生详细、准确介绍校情院况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与新生打成一片,博得大家一致好评。
杨森评一边安排好大一新生的入学事项,一边将零碎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复习。杨森评只要不上课时就会去自习室复习;食堂吃饭的路上、去教室的路上、回宿舍的路上,她都在背教资考点。教资笔试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体量很大。对于历史学专业的杨森评来说,要想在短期内掌握好这些,是不太现实的。杨森评说:“9月5号迎接新生开学,9月17号、18号考教资,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备考,我当时觉得肯定过不了,但还是认真准备。”面面俱到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杨森评改变复习策略,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知识点分解成小的模块,每天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杨森评每天有“八小时以上”的背诵时间,她说,“虽然这是一个笨方法,但是不背是不行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最好按原话背,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原话才行。”为此,她不仅用好了教材和参考书,还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渠道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备考经验,找到更高效的复习方式。
最终,杨森评一次性通过了教资考试,她也让我们懂得:备考不能盲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适合自己的备考策略,灵活备考。
“心中有光,素履以往”
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方案的产生需要每一个团队成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许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想要把事情做好的责任心。
在大二上学期,杨森评跟随团队在学业压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为了助推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杨森评团队选择了“三星文创 星眸三合”作为创新创业的主题,旨在通过网络宣传三星堆文化,以趣味多样的文创产品激发大众了解瑰丽悠长的三星堆文化热情。
灵感的火花总是绚烂的,现实的征程却是坎壈的。作为文学院学生的杨森评对市场营销策划并不了解,如怎样建立一个网络推广团队,怎样处理产品线的投入,怎样把握项目的财政支出等问题。
既然不懂,那就学。她一边向经管学院和信工学院以及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寻求专业帮助,一边在网络上搜寻大量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一些优秀文化创新项目案例进行学习。
杨森评所在的星眸团队经过了几个月的紧张筹备,最终确定以古老神秘的礼仪文化、宇宙时空观及绚秘斑斓的符号、奇异造型等新颖风格设计定向,融入川蜀传统风味特色香辣元素,并结合广汉美食特色,推出广汉农家乐“三星堆”大餐等文创产品。通过网购、公众号营销亮相全国,极大拓展三星堆文化的价值。最终,项目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获得三创赛的二等奖。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面对陌生的领域以及前行路上遇到的困难,杨森评没有屈服。她明白: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于是每一次绚烂的盛开都带着穿透时光的倔强!
“微光成炬,温暖可及”
2022年夏季,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着中华大地之际,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舍小我守护大家安康,杨森评就是其中一员。
那年暑期,杨森评偶然间看见家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公告。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劝服了担心她安危的家人,坚定地说:“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不想一直是别人帮助我们,我也想去帮助别人。20岁了,我可以做好自我防护。”经过紧锣密鼓的培训后,杨森评需要每天在工作群里打卡并按时完成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为在家隔离的居民配送物资,上门给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做核酸,登记每家每户的人数等任务。
为了服务大家,提高核酸检测的效率,天蒙蒙亮的时候,志愿者们就早早地来到核酸检测点。杨森评说,由于老年人对新鲜事物接受力差,需要他们出示天府健康码却不配合的现象,杨森评会耐心地老年人反复解释检测核酸的重要性,遇到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就用身份证身份证进行登记或者提醒老年人让家里人帮忙把健康码打印出来。杨森评每天走街串巷,大概要为两百户人做核酸检测,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时间在延展,同时也让人灵魂更长,杨森评说:“每天除了累还是累,但是能为家乡、社会做一份贡献,觉得很值得!”
前路危险,似为不归途,尽管如此,依旧有无数人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师徒再相逢,不在耳畔尽是笑语歌声的箐箐校园,而是在病毒肆虐的疫情场,纵有千言万语,在共克时艰之际,只有匆匆的眼神际会。杨森评至今记得高中班主任隔着防护服对她说的话——保护好自己,好好工作。杨森评的老师未曾想到,自己的学生在民族大义和个人安危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冲锋在前,勇当疫情逆行者。杨森评也未曾想到,年近五十的恩师身体力行的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出了忠于三尺讲台的老师,如桃李一般无言,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杨森评说,未来她会坚定不移地选择成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像她的老师以爱国之心影响她一样,她也会以实际行动把这一份民族大爱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每天工作结束后,杨森评看到老师每天的微信步数都是几万步。后来,她才了解到老师负责走街串巷号召大家出来做核酸,劝阻哪些悄悄跑出来卖东西的乡民。
善良的心灵并非满山遍野,但也如点点繁星照亮黑夜。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翩翩起舞”
如果说,璞玉成为美玉的过程必得经过一番痛彻心扉的切、磋、琢、磨,那么舞蹈对于杨森评来说是成为坚固细密玉石的必要磨砺。
杨森评小的时候内向,不爱说话。为此,杨森评的父母从小把她送去学习舞蹈,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自信大方、有一技之长的人。读小学三年级的杨森评刚刚接触中国舞时是排斥的,一旦开始学习舞蹈就意味着大量的时间被占用,对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玩年纪的杨森评来说很难接受。
杨森评学习中国舞一年后,转学了她一生的挚爱——拉丁舞。学习拉丁舞需要每天进行体能训练和基本功的练习,压腿、一字马、弯腰、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压脚背、拉大小腿等。每一个动作都要练到位,每次练完的时候,杨森评的腿都会酸痛不已,有时还会抽筋,期间各种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难免会受伤。拉丁舞的舞鞋一般都带高跟,跳舞时用脚摩擦地面,特别是在学习恰恰舞时,由于脚上的动作较多,杨森评为了尽快练习好脚上的动作,一有时间就在舞蹈室练习,导致双脚两侧经常被磨得血肉模糊了。
诚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杨森评结识了许多学习跳舞的好朋友,也有机会参加专业舞蹈比赛。五年级时前往成都参加拉丁舞锦标赛,对于她来说,这一切都是全新的体验。第一次以拉丁舞选手的身份走上比赛场地,第一次参加大型的舞蹈比赛,第一次进入专业比赛场馆,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观众。这些新奇的体验加剧了杨森评的紧张感。
杨森评从老师那里得知她报名参加的是青年组的比赛,大部分选手是已经学习了几年舞蹈的哥哥姐姐,当时杨森评一下就被吓哭了:“他们都好厉害,我才学了不到一年,肯定是最差的。”她候场时,看着每个选手都比她高大,心里面更慌张了。杨森评觉得自己像一颗“小白菜”——又小又菜。带上号牌,站在赛场上时,她只有一个想法:我要进决赛!虽然我最小最矮,但是我不能成绩也垫底,我是最棒的!
就这样,杨森评昂起骄傲的头,挺起自信的胸膛,甩起优雅的手,跟着节拍踩着最稳的步伐,顺利比完赛,最后进入决赛。第一次比赛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筑牢了她自信的地基,支撑她在以后的比赛表演中大放异彩。后来,杨森评参加了泸州市拉丁舞锦标赛、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等,多次获得团体赛冠军、个人赛金牌等。
上了大学,杨森评学习了韩舞和爵士。出众的表演实力和自信的仪态气质让她得到了更多表演展示的机会。“越往下学动作越难,特别是每当练习一些难度比较高的动作时,一次比一次痛,但我还是一次次地坚持。”
从小到大,为了学好每一个动作,杨森评被老师训过,被妈妈骂过,自己哭过,但从来没有放弃过。
当所有聚光灯打向她时,一片片热烈的掌声,一次次高声欢呼,才知道: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每当她在舞蹈路上遇到困难,她都会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和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她也会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在采访过程中,杨森评提到最多的就是“坚持”,她认为,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时间会告诉你意义。雪落时,与君,闻花香。
杨森评,女,汉族,文学与历史学院2021级10班历史学专业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专业奖学金5次;获四川省泸州市优秀实习生、优秀志愿者、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创业大赛绵阳赛区天府杯三等奖和优秀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二等奖。绵阳师范学院卓越班第二届成员,第一期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多次参与假期大学生逐梦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政府实习等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陈佳冉 编辑:张杰 审核: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