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副校长王杨以“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发展”为主题,立足国家战略与世界视野,在高博学楼232教室为地理与环境学院2025级1班、2班新生讲授了一堂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把握科技发展大势,明确成长成才方向。
讲座开篇,王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人工智能”在规划中的高频出现场景,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对于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意义。
随后,王杨将视角拓展至全球,系统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态势与多元应用领域。为让同学们更直观感受人工智能的实践价值,王杨重点分享了其所带团队的‘农场数字化’科研项目——该项目通过AI算法优化种植方案、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讲座尾声,王杨结合部分行业岗位的人工智能替代率数据,引导同学们理性看待科技发展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她寄语全体新生:“人工智能是工具而非对手,唯有深耕专业领域、锤炼核心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才能在科技浪潮中占据主动,成长为不可替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次思政课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实践相结合,既有国家战略的高度,又有科技应用的深度和育人引导的温度,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更加注重专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文:审核:啟刚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