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与爱童行·筑梦平武”实践团队以多元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作者:罗春艳、宋涛、任桦君   审核:崔芸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唐华  阅读次数: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9日【打印】

审核 崔芸

为响应“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7月2日至6日,外国语学院“与爱童行·筑梦平武”社会实践团队赴平武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儿童教育帮扶、乡村振兴调研、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赋能基层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7月1日,团队在学校知行楼533会议室举行出征仪式。带队老师罗春艳介绍,本次实践的目的地垭头坪村是学校的对口帮扶村。她着重强调了此次实践的重要意义,同时明确团队将以“教育+调研+研学”的立体模式推进“儿童教育帮扶、乡村振兴调研、红色研学”三大核心任务。队员们表示,将以“乡村需求探索者、发展推动者”的定位投入实践。

教育帮扶方面,团队依托师范生专业优势,在平武垭头坪村儿童之家开设了少儿英语、绘本阅读、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数学思维训练等八门特色课程,并以音乐、美术课程作为调剂,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践行健康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为乡村儿童成长增添更多色彩与温暖。

红色研学环节中,队员们先后走进平武县南坝镇抗震纪念馆与走马羌寨。通过图文资料与实物展陈,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在走马羌寨,羌绣非遗传承人沈艳燕讲述的红军长征故事与创业经历让红色记忆鲜活可触。尽管大雨倾盆,团队仍坚持重走长征路、集体宣誓、歌唱红歌,感悟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的时代内涵。

研学期间,罗春艳以《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初心使命》为题讲授微党课,结合红六军团1936年在平武的革命历史与“军民鱼水情”案例,寄语团队青年“要像羌绣银针一样,以坚韧之心在乡村振兴中绣出时代新篇。”全体队员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将红色信仰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

为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团队深入平武乡村、田间地头开展调研,覆盖基础设施、教育、旅游等领域,收回有效数据300份。数据显示,85%的居民认可基础设施改善成效,90%对环境卫生表示满意,但75%认为教育资源仍需优化,60%的乡村计划发展旅游业。这些数据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了方向。

实践期间,团队坚持每日复盘总结。总结会上,罗春艳肯定了“儿童成长关爱有温度、乡村数据采集有深度、红色文化传播有广度”的实践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前期准备不足、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平武的联系合作,通过“定期回访+项目孵化”模式,力促教育帮扶成为常态、红色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乡村调研成果有效转化,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从儿童之家的琅琅书声,到抗震救灾馆的精神洗礼;从长征遗迹前的初心宣誓,到田间地头的调研足迹,外国语学院“与爱童行·筑梦平武”实践团队以多元行动在平武大地上写下了“知识赋能、青春担当”的生动注脚。外国语学院连续两年组织团队赴平武开展实践,让大学生用知识传递希望,用行动守护根脉,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征程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上一条:铭记抗战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使命担当——后勤服务处党总支赴巴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绵阳师范学院乡村教育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