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的要求,11月11日—18日,2024级全体研究生在董廷旭、余波、朱兵、熊武建等老师带领下开展了生态文明见习与野外专业认知实习。

在生态文明见习过程中,2024级全体研究生通过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向地震中遇难同胞献花等形式,激励了学生热爱专业、学好专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在苍溪红军渡纪念馆,全体研究生绕行瞻仰烈士墓,向人民英雄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共同铭记先烈们勇于担当、敢于献身的英勇事迹,从中汲取前进力量;在阆中古城,不仅看到了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工艺,还体验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和风水文化,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四川两弹城博物馆,通过文物资料、场景模型、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探秘两弹真迹,追寻强国历史,缅怀先辈事迹,深刻体会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在野外专业认知实习过程中,2024级研究生重点对四川盆周山地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进程进行了考察。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深刻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在广元市南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参观科普馆和实地考察,了解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人工湿地等知识,深刻体会到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探索更多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在石椅羌寨,深入了解羌族的文化和历史,切身体会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真切认识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在四川剑门关地质公园,亲身感受到了李白笔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自然挑战,探索了罕见的“城墙式”砾石断崖和丹霞地貌等独特景观资源。在川北古蜀道翠云廊,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通过对古蜀道的实地踏足和对一棵棵千年古柏的驻足感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

通过为期7天的实习,学生们不但感受了专业的魅力,系统掌握了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地质学、景观规划等学科的野外调查方法与知识,而且精神得到了洗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利用所学所研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