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绵师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绵师人物 -> 正文

少女逐梦绿茵场——汗水、坚持与无限可能


编辑:张杰  阅读次数: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8日【打印】

绿茵集结:青春梦想扬帆起航

晨光熹微,金色的阳光穿过教学楼的间隙,在翠绿的操场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草尖的露珠折射着朝阳,宛如散落的钻石。远处的球门在晨曦中投下修长的剪影,几只白鸽掠过鲜红的塑胶跑道,翅膀搅动起细碎的光斑。铁网围栏外,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即将上演的青春乐章谱写前奏。

这群怀揣足球梦想的少女,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却因心中那团炽热的火焰而相聚。从组队至今,这支赤忱的球队目前已有24名成员,其中包括雷应雪、秦立艳、葛平、丁开芯、甘佳华、施洁、陈芝薇、宋霜、王静、刘璃枝、雷玉兰、罗淇、何静、邓玉萌、蒋艳、马铁银、何兰、梁红、罗芳、李春梦、李可、黄钶涵、张红梅以及汤漫艺。汗水在足球场上肆意挥洒,她们就是追风的少女。

时光吹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球队也走过了多个赛季,参与了众多极具挑战的赛事,并收获各种荣誉。在2019年四川省高水平运动队联赛女子组比赛中荣获季军;在2021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一级联赛(四川赛区)高校女子组比赛中斩获季军;在第三届川南高校足球联赛女子组比赛中勇夺第一名;在绵阳师范学院首届五人制足球赛上,一举夺魁。

在备受瞩目的“贡嘎杯”赛事中,抽中西华师范大学这支由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劲敌时,恐慌的情绪曾在球队中蔓延。教练的一句“怕个毛”如惊雷劈开迷雾,训练场上每一滴汗水都是她们最坚实的底气。

在开场后,面对强硬的对手首局不幸失败。少女们却顶住所有的压力与质疑,在对方欢呼声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调整呼吸,重新部署,最终连扳两局,逆转局面,不仅创造了“贡嘎杯”的传奇时刻,更将永不言弃的信念镌刻在每个队员心底。然而命运总爱设置考验,第二届赛事前夕,主力王静的意外受伤让团队陷入低谷。伤痛没能击垮她们,王静积极治疗的身影与其他队员加倍苦练的剪影,共同勾勒出最动人的拼搏画卷。当第二届“贡嘎杯”赛事抽签再次将西华师大送到面前时,这支历经磨砺的队伍已褪去青涩,愈发自信。最终以第一届获得高校女子组第四名,第二届则荣获高校女子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绿茵场上,她们每一个精准传球都凝结着晨训的寒露,每次默契配合都回荡着夜练的虫鸣。当终场哨响,胜利的欢呼直冲云霄,那一刻,所有坚持都化作甜蜜的果实。这份用汗水浇灌的荣耀,终将成为她们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勋章,见证着热血青春最璀璨的绽放。

淬火成钢:千锤百炼铸就锋芒

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筑胜利的基石。队员们将基础动作淬炼成肌肉记忆,把战术配合熔铸为条件反射。当晨光尚未浸染云层,体能训练的哨声已刺破寂静;待暮色吞没最后一缕夕阳,球鞋与地胶的摩擦声仍在空旷中回响。烈日炙烤下的球衣能拧出汗水,寒风中冻红的双手仍紧握战术板——这些画面构成了她们最平凡的日常。

作为学生运动员,她们更会合理安排训练和学习时间。图书馆闭馆后的加练成为常态,周末清晨的空旷球场见证着她们的执着。路灯将奔跑的身影拉得很长,仿佛要把青春的韧劲无限延伸。当胜利的喜悦冲刷疲惫时,所有的付出都化作值得。

在这支24人的队伍里,每个身影都在演绎拼搏的独幕剧。守门员黄钶涵的膝盖在草皮上擦出一道道伤痕,却仍如猎豹般扑向呼啸的足球;后卫陈芝薇反复摔倒在深夜球场,把滑铲动作磨砺成月光下的银色弧线。当胜利的欢呼漫过酸痛的身体,所有的坚持都在此刻有了回响。

训练中的苦与乐,同样镌刻着青春印记。每次高强度训练后的拉伸,肌肉都在无声地哀号,多巴胺在寂然地尖叫。按揉腿部肌肉时,训练场里总是此起彼伏地响起“嘶——轻点!”“坚持住!就快好了!”。尽管酸痛难忍,但大家都明白,若不及时放松,第二天训练必定浑身僵硬,甚至面临抽筋风险。苦中作乐的日子也是一种享受,这便是热爱与青春吧!

然而荣耀的桂冠总要经历荆棘的考验。第二届“贡嘎杯”的余韵未散,团队就面临主力毕业的断崖式换血。新老交替的阵痛让少女们与第三届“贡嘎杯”擦肩而过,因人数严重不够而无缘赛场。但刻在骨子里的冠军基因岂会轻易屈服!技术生涩就加练到娴熟,配合生疏就磨合到默契,人数不够那就踢五人制。少女们眼中跳动的火焰始终跳动,那是用热爱作燃料的永恒光源。

除了沸腾的热血,还有静水流深的守护。少女们不服输的精神与坚持,教练都看在眼里,作为队伍的领导者,教练不仅关心她们的赛场技术,也关注着她们的心灵成长,教练会在每一届考研上岸的学生毕业前送给她们一双专业球鞋,多年皆是如此。在日常训练之余,教练们与队员的玩笑打闹也让枯燥乏味的训练增添了几分趣味。教练对队员们的关心和体贴,队员们也都记在心里。这份双向奔赴的信任,让姑娘们甘愿将每个战术指令执行到毫米级精度。

“日复一日的重复是我们的秘诀”,这句朴素的话语里藏着不简单的坚持。那些被汗水洇湿的衣领、反复磨损的鞋底,还有训练日志里密密麻麻的时间刻度,都在无声诉说着:所谓“秘诀”,不过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用千万次重复浇灌出破土的力量。这样的训练强度,却只是她们日常的一半画卷。当夕阳沉入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另一场战斗才刚刚开始……

双线奔赴:书页与草皮的青春交响

当青春以不同形态在时代卷轴上洇染,总有些墨痕在力与美的临界点绽放。绿茵场上,她们是永不言弃的战士;求学路上,她们是逆流而上的勇士。从汗水浸透的训练服到笔尖流淌的知识脉络,这群来自体育学院的追梦人,在动静之间架设起属于自己的桥梁。

且看启明星仍在天际徘徊,图书馆的玻璃窗已倒映出她们翻动书页的剪影;待晚归的夜风掠过空荡的阶梯,训练包里的护膝与荧光笔仍在共享余温。她们深谙如何将球场智慧转化为书山攻略:战术板上的全局思维化作知识框架的经纬,万米跑积累的耐力演变为长时专注的资本。教学楼转角处、楼梯间、长廊座椅,任何碎片时空都被征用为移动自习室——正如在赛场上捕捉转瞬即逝的战机,她们的学习状态随时处于“临门一脚”的紧绷与敏锐。

随着学业压力与日俱增,这群学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考研之路对体育生而言,不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考验。双线作战的艰辛如同持续加时的决赛周。当普通考生仍在适应复习强度时,这群“战士”早已在晨训与夜读的循环中锻造出双重生物钟。她们既要应对与普通考生同样繁重的课业,还需在体能训练与学术冲刺间找到平衡。备考期间,团队成员延续了球场上的默契,彼此成为最坚实的后盾——学习交流时的毫无保留,模拟考失利时的暖心鼓励,深夜复习困顿时的一句提醒,都化作无声的并肩作战。这些昼夜兼程的蜕变,都被场边那双鹰隼般的眼睛精准丈量。

智者型的周教练深谙文武之道,特意将训练时间调整为知识消化周期的“中场休息”。他时刻叮嘱她们始终以学业为重,从不强制要求她们必须在某个时间点训练。每当看到学子们疲惫了,他总露出和蔼的笑容:“累了吗,想不想踢会儿球放松一下,我来组。”当夕阳西下,这群白天埋首书海的学子便在灯光照射下的球场上重焕生机。每一次传球射门,都是对压力的释放;每一声呐喊奔跑,都是身心的重新校准。90分钟的高强度对抗,实则是精妙的身心重启仪式——多巴胺冲刷后的神经元突触,将在子夜时分绽放更璀璨的火花。

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她们运用球场上学到的宝贵品质:严格的自我管理、科学的训练计划、永不言败的精神。针对薄弱环节,她们像练习射门一样反复打磨;面对知识难点,她们如研究战术一般深入剖析。当学习遭遇瓶颈时,一场即兴的足球赛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在奔跑中理清思路,在协作中重拾信心。考研复试的战场上,她们同样带着绿茵场的锐气:面对考官时的从容,源自无数次大赛历练的心理素质;回答问题时的大局观,脱胎于战术分析的思维习惯。那些被体能训练锤炼出的抗压能力,那些在团队磨合中培养的沟通技巧,此刻都成为叩开理想学府的钥匙。

理想的风终吹过现实,录取通知书也如约而至。这群追梦者,用复合型成长证明:绿茵场上的拼搏精神,同样能在学术殿堂绽放异彩。被汗水浸透的护腿板与写满批注的错题集,此刻在晨光中构成奇妙的和弦——原来绿茵场与象牙塔的等高线,终将在坚持的坐标系中交汇。正如她们的微信个签:“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体育人的团结与坚韧,终将跨越所有看似不可能的鸿沟。

多元绽放:体育精神的薪火相传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谈及未来规划,这群少女的眼中跃动着星辰与篝火。24位满怀热忱的年轻人,在描绘未来图景时勾勒出多元且清晰的轨迹——有人立志扎根基础教育土壤,用汗水浇灌体育启蒙的种子;有人誓言攀登竞技体育巅峰,以热血淬炼突破极限的锋芒;有人沉潜学术深海,在理论深耕中探寻体育发展的密钥,于时代浪潮中搭建体育与未来的桥梁。岁月流转间,不变的是她们对体育事业滚烫的赤诚,是浸透绿茵的拼搏底色,是扎根时光的坚韧锋芒。

运动教育耕耘者:“用深夜加练的星光,点亮体育课的晨光”。

立志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青年,誓言要将绿茵场上的“永不言弃”淬炼成育人火种。“就像国足在亚洲杯加时赛绝平泰国队的那记头球,我们想让学生懂得,比起胜负,更重要的是在拼搏中学会协作,在跌倒后依然相信起身的力量。”她们明白,除了规范动作、提升体质,更需关注学生心理,用运动中的欢笑与汗水,教会少年在规则中突破自我、在输赢中保持韧性。正如足球战术需要攻守平衡,她们的教育理念同样强调技能与品格的同步培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经验主义变成可复制的算法”。

专业队教练方向的研究者,愿用专业与热爱赋能运动。她们想在青训、职业赛场或大众健身中,以运动科学制定训练方案,传递拼搏精神——对青少年,用案例讲透体育内核;对健身者,用定制方案引导健康。她们愿甘居幕后,让每一次示范与指导,都成为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

学术深海探索者:“让数据河流汇入实践海洋”。

体育科研研究者的背包里,塞满了来自基层的实践样本。她们想做运动领域的“解码者”,以实验室为赛场,用数据与理论破译人体运动密码。聚焦运动康复、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预防等领域,将运动员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科学成果。她们说:“我们要架起实践与理论的桥梁。”

当晨光再次漫过实验室的比色皿、教室的粉笔槽、球场的边线旗与创投会的激光笔,这24株火种将在各自的经纬度上持续燃烧。青春的热望永不褪色,少女们终将以各自的方式,在时代的草皮上刻下属于她们的跑位轨迹。愿所有深夜加练的星光都不被辜负,愿每份浸透汗水的坚持都有回响,当绿茵场上的少女褪去青涩成为引导者,她们种下的体育精神正在更多生命里拔节生长——这才是时光长河里永不褪色的冠军奖杯。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这群少女们将向学校展示体育人的风采与拼搏精神,传递出体育精神的真谛——永不言败、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祝愿学校在在各个学科领域绽放异彩。愿学校成为孕育梦想与希望的摇篮,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贡献力量,让体育精神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范美娟 刘青青 刘茜贝 张叶平 闫文璇 编辑:张杰 审核:陈强 尹菲)

上一条:【榜样学子】高嘉男:行于四方 走于万丈
下一条:【榜样学子】张羽: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