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非常喜欢我的专业,大学刚入校的时候就明确了考研目标。”正是这份热爱与坚定,让她在考研途中高效学习、专注自我,最后成功考取了湘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
选择:坚定如一的信念
考研是陈书磊进入大学后的目标。古代汉语老师杨国华上课时用甲骨文对国家的文化进行解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让她对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大二时,陈书磊在杨老师的带领审查词典里词语存疑的地方并加以修正、完善。这次工作让她加深了对文字学的认识。在修订许少峰的《近代汉语大词典》过程中,她以罗竹凤的《汉语大词典》为资料参考,词典中每个字的释义她都在其中寻找相应的释义,同时还要在汉文古籍检索系统等古籍检索系统中找到具体的出处,尽量补充完成该词语缺少的意思,或修改原文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这需要极强的耐心和细心来搜索相关资料,同时也考验了陈书磊的文字功底。这份工作让她极大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要不断精进自己专业知识,更加坚定了自己深造的决心。
陈书磊选择中国语言文学文字学的专业方向后,开始寻找目标院校,关注各学校招生的动态和院校层次。经过多方面考察,最终确定了双一流大学——湘潭大学。
“既然选择了考研,要做,那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准备:无数微小的瞬间
对陈书磊来说,研途每一天都平凡,每一天都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正是每一天的坚持,每一个任务的完成,让这段旅程虽然辛苦但也更加充实。
对每一位考研学生来说,“研途”都是漫长且艰辛的。研究生考试在十二月的中旬,大多数考生都需在年初开始准备。365天或许并不长,但对于每个备考的人来说,好像每天都是漫长的冬季,但真正到了冬天的时候,时间又仿佛从指尖快速的流走了。陈书磊和每个准备考研的人一样,年初确定考研学校后,便马不停蹄开始复习。每天,她都会早早起床,快速赶往至善楼三楼文学院的考研自习室进行学习,除去吃饭时间,她会在考研教室一直复习到晚上十点半。在回宿舍的路上,她还会和考研搭子一起分析考研题目,分享做题心得。
焦虑和崩溃是隐藏在角落里的怪兽,会出现在每个背书卡壳、做错题的瞬间。“那真是特别闷热的一个夏天”陈书磊说,“汗水和泪水交织在脸上,每当我擦去这些水珠,也好像带走了一些心事。”
“既然选择了考研,要做,那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无数个夜晚她都在心里默念这句话。在每一次叹息过后,又坚定地出现在那一方小桌前,翻开复习的书籍,也打开自己的未来。
中国语言文学文字学专业需要考语言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文学基础(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对她来说既是优势又是挑战,相对其他课程,她倾注了更多精力。陈书磊说,复习时不仅要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还要根据目标学校所列出考研大纲等进行复习。因此,她还学习了李秀月老师的现代汉语网课。遇到弄不懂、学不通的知识一定要硬磕到底,做到考试前不留遗憾。
规划上,陈书磊制定了“月规划”。她不仅要完成日计划、周计划,还制定了月计划,月计划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缓冲时机,由于每天安排的任务大,有时没有及时完成就会产生焦虑,因此她总是在每个月中留下几天,进行“查漏补缺”,以缓解“完不成任务”的焦虑。复习上,陈书磊的诀窍是“重复”。她会把背诵的知识默写到纸上,对于不容易记或者总是遗忘的地方,她常常在那一页折一个角,在完成每日任务后反复背诵,直到彻底掌握。
每天都是平凡的一天,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无数微小瞬间的苦与乐拼凑出考研的回忆,她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中前进,一点点离成为一名研究生的梦想更进一步。
规划:奔赴想要的人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陈书磊成绩优异,在部门任职中她曾担任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的团长,负责记者团的管理与规划。从小爱好阅读和写作的她在专业学习中认真刻苦,不间断地专业学习、写作投稿练就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
陈书磊最初身为干事,积极完成人物通讯和每月专版写作任务。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美院老师的采访,准备提纲、联系老师、采写成稿,均由她独立完成。在采访中,老师提到了很多专业名词,非此专业的她采写起来十分吃力。陈书磊从这次经历中总结:“做好人物通讯,尤其是跨专业的采写,一定要提前搜集学科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与访谈对象的沟通。”后来这篇文章修改了很多次,她不断地拿给老师看,尽管有时想要放弃,但她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大三时,她通过竞选成为团长,带领记者团更进一步。
在她负责团长工作的那一年,带领记者团做毕业季的一期报纸三四版。她采取了专版承包制、采编和小组长领导责任制,高效、高质地完成了任务。并协调与大学生通讯社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做好相互支持与宣传。
面对新进来的干事,她确定了制度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先立规矩再说其他的。”在例会上,她明确了记者团的制度章程,提出对大家的要求。分配任务时,她将较为熟悉的大二学生和大一新生组队,一是带领新生熟悉写作,二是通过大二同学的反馈,熟悉新生,观察他们的写作、采写能力,更好地分配下一次的任务。
记者团不定期组织开展人物通讯、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专题培训会,线下友好交流茶话会等活动,作为团长的陈书磊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的安排和规划。
从初次采写的“小白”成长为一团之长,一路成长,陈书磊也想把经验分享给同学们。她说,记者团得“立好、立定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凝魂聚气,让管理更有魄力。同时,由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多开展各类稿子写作交流会,与大家分享经验、一起进步。陈书磊希望记者团的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闭门造车,多看多想,多反思,多向有经验的师姐们请教自己未被选中稿子的问题,及时反馈才能有质的提升。“很多同学只顾自己写稿,也不关心自己的稿件是否选中,这样为了完成任务的性质是不太好的,询问老师和同学们改稿建议,收集新的建议想法,对自身是很有帮助。写稿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记者团的工作锻炼了陈书磊的采写能力,也让她接触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当陈书磊得知他们选择考研并去了理想学校后,她也深受鼓舞。也许这就是记者团良好氛围的影响,加之持续不断的努力,她也终于圆梦。
“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或者说毕业后的出路是多样的,大家可以多了解、多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适合的领域。”
正如所说的那样,她内心坚定,步履从容,将会步步花开在文字研究的每亩方塘。
人物简介:陈书磊,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5班学生。曾任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校报记者团团长;荣获“优秀共青团员”“大学生通讯社优秀社员”“校优秀毕业生”。曾获院级微课预选赛三等奖、省级红歌嘹亮比赛二等奖。获得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二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40小时。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陈伦晖 审核:陈强 编辑: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