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双线推普筑桥梁 青春赋能乡村兴 ——外国语学院“语同音·人同心·乡村兴”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向军遥 罗春艳   图:魏雪   审核:崔芸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张杰  阅读次数: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打印】

魏雪 审核 崔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学校“语同音 人同心 乡村兴”志愿服务团队于8月28—30日在带队老师罗春艳的带领下赴绵阳市梓潼县,以“场馆互动+乡村深耕”双线模式开展推普活动,用语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趣味互动启智慧,推普宣传入人心

为更高效推进此次推普活动,团队积极与梓潼县图书馆对接,并联合梓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梓潼县图书馆共同举办“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推普活动。团队围绕“轻松学普、快乐交流”这一核心,精心设计了多种活动,力求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沉浸式感受普通话的独特魅力。

活动开场,罗春艳诚挚地表达了对梓潼县图书馆提供实践平台的感激之情。她阐述了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意义与重要性。罗春艳指出,普通话不仅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传承历史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学好普通话,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说好普通话,能够让中国故事跨越地域界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罗春艳鼓励现场参与者积极说好普通话,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将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

在知识讲解环节,志愿者结合鲜活案例,从日常沟通的便利、个人发展的拓宽到乡村文化的传播、时代发展的衔接,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推广普通话的深远意义,让现场群众直观理解“语同音”对生活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互动环节更是活动亮点:趣味视频生动剖析方言交流中的误解场景,引得现场阵阵欢笑;歇后语接龙、猜谜语闯关、断句挑战赛等小游戏轮番上演,小朋友们踊跃举手、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纠正发音、熟悉字词,轻松掌握普通话知识。活动尾声,团队还向参与学生发放推普宣传单,内容涵盖普通话日常用语、推广意义等,进一步巩固了活动成效,让“说好普通话”的理念走进更多家庭。

调研走访听需求,适老推普暖民心

为使推普工作更契合乡村实际,团队深入梓潼县各乡镇,聚焦“老年人普通话普及”开展专项行动,通过“调研+宣传”双举措打通推普“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采用入户走访、现场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详细询问村民家庭普通话使用频率、日常交流语言偏好等情况,精准把握乡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语言需求。针对老年人认知特点,团队精心制作了动画短片,以生动的画面、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普通话在就医、购物及与子女视频沟通等日常场景中的应用,以及不会说普通话可能遭遇的交流障碍,让老年人直观感受“学好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同时,志愿者向老年人发放图文并茂的推普宣传单,并一对一耐心讲解,助力老年人理解内容、记忆用语,切实降低学习门槛,让推普宣传真正“适老”又“暖心”。

接下来,学院将持续以“语同音”为纽带,创新推普形式、拓展服务范围,让青春力量持续助力乡村语言沟通效能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外语学科特色动能。

上一条: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谱写青春报国华章——外国语学院“师范青匠”志愿宣讲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生物与制药学院(现代农学院)赴成都大学交流生物与医药硕士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