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探索和美乡村建设路径,7月28日至8月1日,受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在绵阳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现代农学院)的组织下,2024年度绵阳市省级财政农业经理人“百千万”培养计划——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和美乡村培训班一行50人赴浙江开展专题研学。学员们先后深入杭州萧山、余杭、临平等地的示范村、产业园区及数字基地,实地解码“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为绵阳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解码“千万工程”: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研学首站聚焦“千万工程”发源地——萧山区梅林村。二十年间,这个昔日沙地村以“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理念,建成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数字图书馆等设施,蜕变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梅林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鲜活样本。”涪城区学员阳倩倩感慨。
在萧山区横一村,“萧山·未来大地”模式更显创新张力。该村依托杭州主城区位优势,联合中国美院、阿里巴巴等机构,以“一统三化九场”理念整合稻、柿、院资源,构建“规划-品牌-运营-治理”四位一体综合体,推动农旅、研学、双创经济融合,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卖风景”的转型。学员们与村干部围绕“城乡要素流动”“利益联结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详细记录产业运营细节。
聚焦产业振兴:数字赋能与特色集群的融合之路
数字经济如何激活乡村产业?在杭州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学员们找到了答案。作为全国首个全类目抖音直播基地,其覆盖百余个产业带、服务超1万家商家、单月GMV破10亿元的成绩单,让平武县返乡创业大学生黄琳深受触动:“‘直播+IP’‘宣传+带货’模式,完全能帮家乡山货走出大山。”
余杭区径山村的“禅茶全链条”发展同样启发深刻。从茶叶种植、精深加工到禅茶文化体验、茶旅融合,该村构建起“一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延伸”的产业生态。在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学员们还考察了茶叶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直观感受科技对传统农业的赋能效应。
创新治理模式:多元协同与科技守护的乡村新图景
“政府主导、企业驱动、村农主体”的协同模式,在余杭区“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展现得淋漓尽致。该村通过生态治理先行、搭建产业平台,建成集公共服务、产业孵化、众创办公于一体的和美乡村中心,为“三产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而永安村的“田长制”与“数字智保”应用,则破解了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通过村党委书记担任“田长”、数字化监管8342亩永久基本农田,该村实现“耕保红线”与“美丽经济”的平衡。“‘乡村CEO’机制打破了传统运营思维,值得我们借鉴。”游仙区新桥镇石庙村书记王军表示,将探索符合绵阳实际的政企村协同路径。
科技赋能未来:AI技术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的六小龙AI展馆,前沿科技与乡村发展的碰撞让学员们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更多可能。展馆内,云深处绝影X30巡检四足机器狗“哮天”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群舞机器狗展示了自动化协作的高效模式,宇树人形机器人的灵活舞姿则预示着服务型机器人在乡村文旅中的应用潜力。学员们重点体验了Deepseek AI大模型的智能分析功能,其对农业生产数据的精准解读、病虫害预测模型的快速生成,让江油市双河镇桂花村胡义斌感叹:“AI不仅能解放人力,更能让传统农业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决策’,这为绵阳丘陵地区的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展馆内“科技+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创新成果正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为破解生产效率瓶颈、提升乡村治理精度提供了全新工具。
此次浙江之行,学员们系统学习了乡村规划、产业培育、数字治理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大家表示,将把“浙江经验”与绵阳实际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和美乡村的特色路径,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据悉,绵阳是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首批确定的农业经理人“百千万”培养计划三个项目市之一,将通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构建农业经理人“选、育、用、扶”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经理人培养新模式、新路径,示范带动全省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