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学院未来发展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7月5日至6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高新校区知行楼223会议室召开期末工作会暨学院发展研讨会。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研讨,会议由院长马泽民主持。

动员部署:锚定发展坐标,凝聚奋进共识
学院党委书记禹露在研讨会动员讲话中指出,当前学院发展正面临教育强国教育强省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胜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的关键时期,全院教职工要聚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核心问题,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硕士点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院内部管理等重大议题,集思广益共同擘画未来5年发展蓝图。他强调,全体教职工要深刻剖析学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围绕“凝聚共识、汇集智慧、明确方向、激发动力”等目标,深入研讨、积极建言,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泽民对学院研讨会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他系统分析了学院目前面临科研“躺平”、专业活力不足、社会服务缺乏团队化运作等问题,指出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规模与效益、内涵式发展、外延式拓展、自我性约束”四大破局路径。马泽民强调,学院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要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冲刺高级别项目,打造标志性成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分组研讨:聚焦人才培养,提质专业建设
在旅游管理专业组的研讨中,老师们围绕2025级普通本科专业、职教本科专业、专升本专业等三个类别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文旅产业的时代要求,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人才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方面,老师们结合硕士点建设指标体系,指出目前在硕士点建设方面还不能达标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老师们还就教学资源分配、科研激励机制等提出了合理建议。

在历史学专业组的研讨中,老师们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历史学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就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同时,针对学科专业建设,大家分析了当前历史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话题。老师们还就学院内部管理中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汇报交流:梳理研讨成果,明晰发展方向
历史学、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组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组研讨成果,将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力以赴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不断完善学院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学院的整体运行效能和办学水平。
学院科研平台负责人、实验实训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们也围绕研讨主题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实际,指出了学院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学院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科研平台负责人强调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建议依托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构建“理论研究-决策服务-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聚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国家需求,将科研平台与硕士点建设相结合,培养研究团队,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验实训负责人强调加强学科竞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建议健全“选拔-打磨-参赛”工作机制。教师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弘扬传承学院“团结协作、集体为重”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学术氛围。

总结部署抓落实 凝心聚力谋发展
马泽民对本次学院发展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对各专业组的研讨成果和教师代表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和研究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学院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各专业要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推进工作,班子成员要牵头落实“学科专业发展、校地合作、分配激励机制”等内容,确保研讨成果落地见效。马泽民强调,学院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展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发展方向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接下来,全院师生将以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奋进,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研讨会后,学院相关负责人对期末和暑期教育教学、硕士点申报、科学研究、学生管理、安全教育以及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