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人居环境学院携手汉仙桥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工作坊”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方案征集”活动在游仙经济试验区汉仙桥社区活动中心举行。绵阳市勘察设计行业的专家分享了社区建设优秀案例并现场指导相关工作。

“我们老年人经常会去这里散步,但是能坐下来休息的地方太少了……”
“这里可以安设一个红绿灯,降低居民过马路时的安全隐患……”
“这里可以多增设一些座椅,以便社区的老年人歇息……”
现场,参加活动的居民代表和专业团队被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探讨社区亟待改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参与活动的居民在地图上标注了社区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组员们围绕如何优化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充分讨论,绘制了理想设施布局图,并进行成果展示。最终由居民投票产生了《社区设施改造优先级清单》(后简称《清单》)。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后续会将《清单》上报至上级部门,推动社区设施优化改造工作。

“我的建议居然被专家团队采纳,真的很开心,能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身边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的社区越来越好。”居民代表任长秀同记者分享自己的收获。
“我们邀请了辖区的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低保人员等加入本次活动,希望集思广益,精准匹配居民需求,为社区的公共设施人性化,个性化建言献策。”汉仙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安丽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会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融入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活动方案中,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人居环境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育人模式,通过校社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引入真实项目进课堂,打造“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学校联合企业、社区,拓展形成覆盖乡村振兴、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多元化实践平台,将课堂延伸到生产和社会服务一线。学生通过“项目制学习”参与技术研发、社会调研等实战任务,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学生综合能力测评优秀率有效提升,就业匹配度显著提高,同时为合作单位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