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1月10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修基地承办的赋能·突破·成长“大思政课”质效提升研讨会在知行楼432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绵阳一中等多所学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道。本次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鹏主持,分为“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专家点评引领提升、校内外教师分享交流”三个环节展开。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年教师展风采,课堂魅力焕新生
活动伊始,四位青年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展示,彰显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石青以《从群众动员解码抗美援朝的胜利》为题,解析抗美援朝胜利的深层原因,让学生充分体会群众的伟大力量;何沙沙围绕《解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独立自主》,通过经典案例与政策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走自己的路”的时代意义。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韩晓梅以《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道德》为主题,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引发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深刻思考;西华师范大学何悦通过《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结合乡村振兴案例和政策分析,展现了共同富裕这一时代命题的理论高度与现实关切。

专家诗意评课堂,字字珠玑启新程
而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韩晓娟作了精彩点评。她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篇,指出青年教师课堂设计中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源头活水”正是新时代思政课的生命力所在,同时提醒教师在教学中需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的逻辑层次,以实现“水到渠成”。紧接着,她引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称赞了几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用心打磨和创新突破。她指出,思政课教学正如雕琢精美石料,需要经历反复淬炼和严苛磨砺,做到“学理构建的精妙、问题导向的精准、观点输出的精彩、表达设计的精炼”,只有不断锤炼教学技艺,才能赋予课堂更高质量的呈现。最后,她借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青年教师秉持勇于探索的精神,努力成为“大思政课”的开拓者与领航人,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语“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为青年教师送上美好祝愿。

校内外教师共交流,携手奋进促成长
在最后环节,与会校内外教师围绕思政课教师成长展开热烈交流与分享。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丹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分享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和课程思政一体化改革,推动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西华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李春霞、韩晓梅分别从教学创新和学生思维引导方面提出了宝贵经验;川北医学院教师王一则结合医学教育特点,探讨了如何将医学生职业伦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绵阳一中的陈果老师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代表,从中学教育衔接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实践建议;我校青年教师徐雄结合个人教学经历,谈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找到与学生的关联之处,为实现教学相长而不断努力。每一位教师的发言都情真意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热烈的讨论中,既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也让参会者深刻感受到“大思政课”建设的广阔前景与责任担当。

凝心聚力共奋进,踔厉奋发启新篇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政课教学经验的集中展示与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大思政课”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身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及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探索创新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推动思政课从“有意义”到“有意思”再到“有力量”的转变,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