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绵阳市科技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科协2025年“一流学术活动”培育项目,“AI赋能·场景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大会在绵阳举行。活动期间,发布了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倡议,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清单和新应用场景清单,举行了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绵阳工作站揭牌仪式,召开两场闭门会议共商产教融合发展路径;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权威专家围绕机器人AI算法、低空协同管理等核心议题作专题报告。10余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代表、投资机构,共计270余人参加活动。此次会议得到了绵阳师范学院科技处、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学校多位教师和学生代表积极参与,与各界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

“AI赋能·场景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大会现场
活动中,绵阳师范学院校长李敏、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邓辉,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期待。
绵阳市科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范国滨作为倡议的发起人,发布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倡议。

绵阳市科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范国滨发布倡议
在备受瞩目的揭牌环节,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和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教授共同为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将聚焦机器人场景下的智能化核心算法研发,聚力打造数字产业新引擎,助力工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生产智能化、教育教学数字化、低空产业协同化。

经戈、陈恩红为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杨,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志宇先生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绵阳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将深度融合省级学术力量与绵阳产业力量,充分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化应用的全链条发展。

王杨、任志宇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绵阳工作站揭牌
在学术交流环节,多位权威学者与产业专家共话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教授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的实施框架,为跨领域协同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西南交通大学李天瑞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晶晶教授分别从机器人算法场景适配、人机协作生态构建维度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四川九洲空管王彦成副主任则结合绵阳低空经济试点,展示智能体协同技术的产业化实践成果。

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以“场景智能时代的技术底座与人才引擎”为主题,围绕机器人AI算法与硬件载体的深度融合、医疗机器人决策的透明性与责任归属等五大议题展开讨论。
科学家-企业家对话环节,高校学者与绵阳市五八机器人、成都卡诺普等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技术攻关-产业应用-人才培育”协同链条探讨了四川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同步召开的两场闭门会议中,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论坛讨论通过本年度工作计划、普通高校师资培训计划及工作站建设方案,绵阳工作站站长介绍了工作站相关情况。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专项会议围绕深化与绵阳的全方位合作、引入品牌学术活动资源、强化学会与产业对接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系统谋划支撑绵阳建设西部人工智能策源地的实施路径。
绵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有效汇聚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西部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的策源地,绵阳师范学院将持续发挥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协同优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绵师范式”,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