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切实提高学院项目申报质量,坚持做好有组织科研,1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新校区知行楼514会议室举行了“专家引领话科研 凝心聚力促提升”为主题的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论证暨培训会。本次活动由科技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菁教授、博士生导师颜军教授指导。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敏,科技处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晓娟教授主持。

申报论证明要求精准施策明思路
李敏、王菁和颜军等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分析地方高校在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存在的误区,剖析申报中各申报材料撰写的规范要求,解析高校社科研究的基本方向,并深入浅出阐明社科研究的真谛是“锁定核心问题,深入核心问题,破解核心问题”。王菁指出,一个好的课题要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相结合,与学校学科优势特色相结合,要组建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研究思路。随后,与会专家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28份申请书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创新点的挖掘等进行了详细指导,点对点、面对面地对在场的每一位国社科的申报教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开拓了科研项目申报的新思路。
互动答疑解困惑 专家把脉助成长
在互动答疑环节,与会教师就自己在申报课题时存在的疑惑、科研方面存在的瓶颈等提出了问题,李敏、王菁、颜军三位专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对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三位专家的经验分享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激发了更多教师们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热情,有助于教师们拓宽思路,提高申请质量,对基金申请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专家鞭辟入里、全面精准的解答既开阔了教师们的科研视野,也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指导点评引方向 科研赋能促发展
科技处副处长吴庆贵教授在会上肯定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科研工作“点对点”指导的工作模式。他指出课题申报要注重规范性、学术性和现实性,希望青年教师珍惜此次机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校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创造出更多的科研硕果。
李敏代表学校感谢专家们的莅临指导,并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提出了具体的、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她指出,在选题、论证、结构框架的建构中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紧紧围绕兴趣所致、能力所及、热点所靠、同行所依、长期所积五个方面,不断提升学术主动性;二是打开思路,加强交流,形成学术共生圈、专业朋友圈、同门互助圈,不断强化专业引领力;三是常常自我反思,在课题框架、逻辑思维上优化建构,树立学术自信,不断加强“举一反三”的技能;四要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天天积累、天天向上,节节拔高、层层递进,抱团发展、久久为功、各得其所,做出最好、最真、最有用的学问,为个人的成长、学院的发展、学校愿景的实现赋能助力。

此次会议的圆满举行,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也为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学院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奋力推进学院科研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代表,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教师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师生代表、我校科技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青年教师、2025年度申报国家社科的教师等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